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场分析 >  > 正文

百事通!对话丨叶蕾:高考志愿填报能花钱买“内部名额”,是真的吗?

时间 :2023-07-06 08:44:48   来源 : 互联网

对 话

柯城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员额检察官 叶蕾


【资料图】

问题一:你院最近办理了一起高考志愿填报诈骗案,请你介绍一下这个案件?

叶蕾:李某于2021年成立某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初衷主要是收费为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及生涯职业规划方面提供帮助。然而该公司开业后的经营效益一直不佳,加之个人在炒期货方面出现大额亏损,李某欠下了近300万元的外债。为了赚快钱还债,李某动起了“歪脑筋”,准备以高考志愿填报为由,对考生家长实施诈骗。

2022年4月,随着当年的高考临近,某学校一高三学生的家长王女士因担心她儿子成绩不好,考不上心仪的大学,于是经人介绍认识了李某。李某对王女士谎称,其有亲戚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领导,可以通过“托关系”“预留名额”等方式,帮没达到分数线的高考考生进入相应的大学。

李某同时谎称,自己已经拿到浙江某知名大学的保进名额,王女士可以花30万元买名额,到时候她儿子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本科线,就能入读该大学,并且承诺不成功可以全额退款。

听了李某的话,王女士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李某于是又谎称,该大学的保进名额十分抢手,如果她不快点买,名额很可能会被别人买走。王女士被说动,随后与李某签订了购买保进名额的协议,并支付了30万元。

但当年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公布后,王女士发现她儿子的高考分数没有过本科线,心急如焚的她赶紧询问李某该怎么办。李某表示自己手上还有另一所知名大学的预留名额,以王女士儿子的分数,需要花100万才能入读该大学。为了儿子能上一所好的大学,王女士又向李某支付了50万,并约定剩余钱款等事成之后再支付。

但直到2022年7月底,本科志愿填报都已结束,王女士依然没有等到想要的结果。王女士感觉自己可能被骗,遂要求李某全额退款,但李某只退还了30万便无力偿还。于是王女士选择了报警,李某很快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后,柯城区检察院经审理发现,李某以相同的诈骗手段,向王女士等9名考生家长虚构其具备办理低分高录取、转学等能力和途径,骗取考试家长的信任并收取高额费用,诈骗金额累计达407万余元。这些钱款,除了被李某用于个人还款,剩余的全部被其投入炒期货并亏损一空。

2023年2月,柯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李某提起公诉。柯城法院经审理后,于近日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100万元。

问题二:常见的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套路有哪些?

叶蕾:1.“花钱买名额”。通过虚构有“内部指标、线下招录、单独招生”进行诈骗是不法分子的常用伎俩。一些不法分子声称“认识某某领导”“认识某某招办”,谎称可以找关系让不够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也能被高校录取,骗取被害人信任。例如,谎称自己和高校的领导有私交,可以让未达正常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预留名额”的方式被“破格”录取,并提供一定的培训服务。

2.在“国内不行国外‘行’。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高校的心理,虚构国外高校招录计划、渠道,吸引分数不够报录国内院校的考生和家长,骗取被害人信任。

3.“调高分数”。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和侥幸心理,散布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提前查询或者调高分数的消息,以此骗取钱财。

4.“提前批次录取缴纳学费”。不法分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给考生及家长打电话,声称本学校为提前招生,如果想被录取,需要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或被退档,无法录取,后果自负。

5.“填报志愿指导”。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6.“申请助学金”。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7.“特殊类型招生”。以“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为幌子行骗。一些骗子利用特殊类型政策,声称可以搞到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然后拿假资格证书蒙骗考生家长。

8.“虚假入学”。涉及高考入学的诈骗案件中,为了让家长相信孩子已被高校录取,不法分子还会通过租赁房屋、聘请师资、安排军训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误以为已经实际入学就读。

问题三:从本案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叶蕾: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国家级考试,从命题到考试再到招录环节,均有极为严格的工作纪律,也有严密的监督和监控措施。其实,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之所以容易得手,只是因为营造了“内部有人、有关系”的神秘感,迎合与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防范涉高考诈骗,提高防骗能力,关键要做到不偏听、不轻信。考生及考生家长应提高警惕涉高考类诈骗,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考生志愿填报、了解确认招生政策、查询录取结果均应通过正规渠道,在成绩、能力范围限度内寻找适合的高校,切勿心存侥幸,轻信谎言。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信息交予他人。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凡是以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等名义的信息和电话均是诈骗,切勿相信。如果遭遇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在此,我们也祝愿每位学子,都能金榜题名、得偿所愿!

供稿:胡芯媛

编辑:占恬靓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