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市场分析 >  > 正文

当前焦点!评论丨西湖1500元捞手机的“新黄色新闻”,是一场认知战

时间 :2023-05-05 18:01:54   来源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流量必须向善,而不是娱乐至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一则游客手机掉进西湖里,身着“应急救援”T恤人员要价1500元才肯打捞的视频,你刷到过吗?正当无数网友热火朝天地讨论着“1500元的打捞费贵不贵?打捞游客落水手机,该由市场负责,还是政府负责”时,谁能想到,大家都被耍了。

5月4日,杭州西湖水域管理处再次回应:经查,网传视频“手机掉落西湖,打捞人员要求支付高额打捞费”为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视频中黑衣男子黄易某系杭州宜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临时雇佣人员。该公司为扩展其经营的有偿打捞业务而策划摆拍了该视频。目前,景区相关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对其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将依法处理。

相信无数认真对待这则“新闻”的网友,都有一种深深的被愚弄感:原来自己认真讨论的公共事件并没有事实基础,甚至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营销谎言。揭晓了谜底之后,再回看这则视频,就能感受到这条炒作视频从头到尾都是满满的算计,一开头把捞手机的男子,塑造成工地辛苦20年,为了养活5个孩子,不惜出生入死、任劳任怨的好父亲形象,为狮子大开口的天价打捞费铺垫了“情绪价值”,而“赛博正能量”的背后就是割韭菜的镰刀。

事实上,杭州西湖本来就有景区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的打捞服务,而这家市政公司为了揽生意,编造这么一则怪诞的“新闻”,不仅严重损害西湖的形象,还让职能部门背了黑锅——这恰恰是当下这股“新黄色新闻”的危害之处,以“新闻”的名义杀死新闻,将真相“娱乐至死”。

麦克卢汉在1967年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论点,那么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短视频是不是等于信息本身了?至少,在不知不觉中,短视频已成为当下重要乃至主要的认知渠道。而不少短视频的制作者从一开始就奔着流量而去,掐头去尾、策划摆拍,满屏幕惹人烦躁的黄色字幕,罐装背景音乐:小狗追着自己的尾巴咬;当爹的不会做数学题;女朋友做的馒头能敲砖头;漂亮女孩安检时脱下鞋子的样子被“社死”……这样的视频可以自称“新闻”,标题上也必搭一句“网友说:这可还行?”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当下必须警惕的“新黄色新闻”(可通俗理解为低俗新闻)。

无穷无尽的、亦真亦假的摆拍策划、剧本演绎、无病呻吟,它们大行其道,并且被冠以“新闻”之名,表面上吸引人们的关注,赚取了流量,做到了“市场下沉”,实际则是消耗了用户的注意,贬损媒体自家的公信力,模糊了新闻与故事、事实与搞笑的边界,把泾渭分明的新闻报道和娱乐混成一滩泥浆水,让用户沉溺其中,无法思考,无法进行严肃的公共讨论。

久而久之,在这种恶劣的舆论场熏染之下,用户难以分清真与假、美与丑,更不要说细究信源,区别发布的机构是自媒体还是机构媒体。“新闻”就这样被杀死了。就像这次1500元捞手机事件,其彻头彻尾就是一个恶意的摆拍、精心的谎言,嵌套在新闻的模式里,打着流量的小算盘,把用户对于公共事件的讨论热情,诱导到细心算计的“私域流量”中,让用户还真以为高价打捞手机是一种新兴服务呢。

所以,必须警惕“新黄色新闻”泛滥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如果类似的“捞手机”摆拍频频粉墨登场,那么还有谁相信严肃的新闻报道呢?可以说,这种“新黄色新闻”就是一场“认知战”,是一场价值观的战斗。流量必须向善,而不是娱乐至死。每一个人都需要拿出严肃的态度对待新闻,职能部门对于恶意摆拍、哗众取宠也决不能姑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克鲜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